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──以《目连救母劝善戏文》为例

      宋代以后的儒家孝道观,除了“忠”、“孝”结合,并扩充加以“节”、“义”等伦理道德,意谓中国社会人际的关系皆是父子伦的延伸、衍化,因此不论君臣、夫妻、或是主仆之间的一切道德伦理,皆可用“孝”的模式...

    王月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152924.html
  • 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

    律”有内外的差别:“戒”为对治个人内在烦恼习气,“律”乃规范人际外在互动关系。)   (二)定 定即禅定,内聚心力(mental ...,甚至于儿童)常会走到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,例如:课业的压力、交友的问题、感情的困扰、家庭的问题、人际的关系、生涯的规划……等等,凡此种种不但都需要有勇气面对,而且要有能力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4553618.html
  • 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

    阶中性的特色,对话本质是施与受同时进行的历程,只要我们一进行对话,对话者双方多多少少都已经互相融合了彼此的传统。故而,Sallie B. King主张,对话除了是外在的、人际间的对话,更应同时是个人...

    见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2054376.html
  • 武侠文化与儒道佛伦理

    路。   5、诚信守正。儒教在社会人际交往的为人处世中强调诚信守正,把诚信作为立人、立国、立世之本。诚信是真实无妄的意思;守正是诚意正心,保持正道而不邪。诚体现了天道的真实无妄的品德,人道...佛教只重视出世的思想,忽略对人际往来的关心;事实上,佛陀的六度、四摄、四无量心等教义,都是促进群我关系的融和。佛教对僧团、僧信、朋友、工作、群己等伦理关系的看法也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在武侠伦理。我们在看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3454498.html
  • 禅宗功夫哲学的方法检讨

    内在心性的功夫修为,实对著生活周遭的林林总总,展现在人际情境的真实对待中,最终产生种种世界互动的现实效果,终于整体地改变而提升了人存有者的生命境界,这已经是宇宙论与本体论的共同效果了。我们由此亦得见出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754809.html
  • 工夫理论与境界哲学

    人际情境的真实对待中,最终产生种种世界互动的现实效果,终于整体地改变而提升了人存有者的生命境界,这已经是宇宙论与本体论的共同效果了。我们由此亦得见出,禅宗绝对是一个完整意义的佛教世界观下的功夫哲学系统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1954936.html
  •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(1)

    众生。[29]  以父母师长的孝敬为基础,再进而用无分别的无缘大慈、清净大爱来处世待人,相互成就,社会的暴戾自会消殄,祥和倍增。  道德是人类应有的基本修养,它是调整人们的行为进而适应社会体系中人际...

    正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355066.html
  • 传统中国佛教的制度分析

    人际伦常的公共教化功能,却在本质上受制于朝廷权力原则的规定。   所谓僧官,乃是由朝廷任命、代表官府权力管理僧众的官员。这些官员可以由僧徒担任,也可由世俗官吏担任,即所谓“白衣僧正&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45255474.html
  • 镶嵌型的宗教—社会关系——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基本问题

    形式的人际冲突。  这两种生活世界的存在形式,使正常状态之下的和谐相处,没有问题;但是,非正常状态——即权力秩序难以为继的情形之中,它们二者之间则难以和平共处。私人信仰常常会适机而起,由私人而公共,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0055478.html
  • 佛教正念的药方

    我们没有明确教导的其它方面则是体现在身教之中:宽宏、慈悲和同情的喜悦。在西方而言,光讲慈悲是非常矫揉造作的事,我们试着在人际互动中体现出这些观念。当课堂中有人经历危机、或哭得很惨时,不管是什么情况,都有...

    莎朗·沙兹堡、乔·卡巴金著 李孟浩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4155501.html